新時代十年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

  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我國新發展階段,深刻洞察國際形勢複雜變化,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取得了新突破,在更高起點、更高層次、更高目標上推進經濟體制改革,實現經濟發展質量變革、效率變革、動力變革,實現人民生活水平質的飛躍。

  創新和完善宏觀經濟治理,經濟實力大幅躍升

  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,面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壓力和挑戰,始終保持政策定力,實施更加精準有效的宏觀調控。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宏觀政策協調配合,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時度效。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,健全就業、產業、投資、消費、環保、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的宏觀調控體系,形成宏觀經濟治理合力。

  十年來,我國經濟發展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。2012至2022年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預測全球經濟總量的增量爲26.4萬億美元,其中我國增量佔比37.1%,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大。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121萬億元,佔世界經濟比重從11.3%提高到18%,年均增長率6.2%,遠高於世界3.0%的平均增速。特別是近三年來,面對世紀疫情衝擊和三重壓力,我國經濟仍年均增長4.5%,高於世界增速2.4個百分點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6301美元增加到12741美元,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並持續提升。

  堅持“兩個毫不動搖”,深入推進市場化改革

  我國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,推動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,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。加快建設高效規範、公平競爭、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,穩步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,加快形成價格市場決定、流動自主有序、配置高效公平的要素市場制度。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、公平競爭審查制度,構建以信用爲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,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。

  十年來,國資國企改革完成頂層設計,國有經濟功能定位、佈局方向、調整機制更加明確,國有資本權益和營業收入平均增長20%以上。2022年我國民營企業數量爲4700多萬戶,比十年前翻了兩番。產權保護和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取得積極進展,商貿流通體系和物流體系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。高效暢通的國內市場逐步形成,2022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4萬億元,網絡零售額超過13.79萬億元。2020年全球營商環境排名躍升至第31位,營商環境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。

  持續優化經濟結構,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涌現

  我國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通過“三去一降一補”實現資源優化配置,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爲抓手,全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;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、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,引導各類要素資源向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集聚發力。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,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,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。

  十年來,我國產業體系更加完備,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,2022年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爲7.3∶39.9∶52.8,2012至2022年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從9.4%、28%提高到15.5%、31.8%。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,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。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效明顯,2022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首次超過3萬億元,連續7年保持兩位數增長,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到第11位,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。

  統籌城鄉區域發展,構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新格局

  我國堅持全國一盤棋,發揮各地比較優勢,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,實現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佈局。實施區域重大戰略,有力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、長江經濟帶發展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、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建設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。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,統籌推進東、中、西和東北四大區域發展。協同推進鄉村振興和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,逐步縮小區域差距、城鄉差距、收入分配差距。

  十年來,我國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,2012至2022年中部和西部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比重分別從21.3%、19.6%提高到22.1%、21.4%,已連續多年高於東部經濟增速。城鄉一體化發展穩步推進,城鎮化率從53.1%提升至65.2%,“兩橫三縱”城鎮化格局基本形成。2020年我國完成脫貧攻堅任務,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,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。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漸縮小,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從2.88降至2.45,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。

 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,打造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

  我國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,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,紮實推進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。加快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,推進雙邊、區域和多邊合作,努力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。推進貿易強國建設,加快轉變貿易發展方式,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,打造新的外貿增長點,推動形成外向發展型、沿邊拓展型和內陸聯通型等各類對外開放高地。

  十年來,我國已成爲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,貨物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5.6%,已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,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均居世界前列。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,建立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和21個自貿試驗區。共建“一帶一路”成爲有影響力的國際合作平臺,我國已與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合作文件,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年均增長8%、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700億美元,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00多個城市,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。

  切實維護經濟安全,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

  我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,把安全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,有力保障國家經濟安全。健全糧食產供儲加銷體系,不斷夯實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基礎。建立健全煤電油氣產供儲銷體系,着力暢通經濟循環,努力穩鏈強鏈、補鏈延鏈。加快補齊產業安全發展短板,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。完善金融風險防控體制機制,有力維護金融、房地產等重點領域穩定大局。

  十年來,糧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,牢牢守住了18億畝耕地紅線,實現穀物基本自給、口糧絕對安全。能源供給保障能力持續提升,能源綜合生產能力超過41億噸標準煤,風電、太陽能、水電、在建核電裝機規模保持世界第一,緊缺礦產資源自主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。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不斷增強,大宗商品、原材料保供穩價有力有序。防範化解金融、房地產等風險取得重要成果,累計消化不良金融資產16萬億元,房地產市場實現平穩健康發展。

(作者: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 林煒煒 陳志超,來源:《旗幟》2023年第11期)